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社会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东阳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01班同学开展为历史人物建立人物档案的项目化活动。同学们阅读了《马克思传:人问的普罗米修斯》一书,了解了马克思的生平、思想、贡献和影响。

    人物:孙中山

    身份: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主要事迹:创建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被誉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人物:马克思身份:主要事迹: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 (1) 任务一:请仿照示例“孙中山”为马克思制作人物名片。
    2. (2) 任务二:请你以“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影响”为主题,草拟项目化成果汇报材料。
  • 1. (2024·金东模拟)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令内务部:“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在此之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的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在此之后,剪辫非但是正当的,而且是一个必须执行的命令。这反映了( )
    A . 落后习俗已被彻底废除 B . 留辫受到当时人们抵制 C . 剪辫、易服体现新风尚 D . 民国成立促进社会变迁
  • 1. (2024·吴兴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1至图14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再选择所学中国近代史或世界近代史中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 (2024·浙江模拟) 阅读以下材料:“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民主共和的先河……”这里描述的“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 1. (2024·路桥模拟)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以下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大化改新

    标志着日本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进一步瓦解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婺城模拟) 4月1日至11日,马英九再次率领台湾青年踏上大陆。在广东、陕西、北京开展一系列交流活动,受到两岸同胞认可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回答下题。
    1. (1) 【广州·寻根之旅】4月3日,马英九在七十二烈士墓园祭拜,提及林觉民写下的《与妻诀别书》再次因情绪激动而哽咽。历史上,广州被深深烙.上近代中国屈辱、探索、抗争的印记。以下相关事件能佐证此结论的有( )

      ①黄花岗起义②国民党--大的召开③抗战期间广州失陷④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2. (2) 【西安·文化之旅】4月4日,马英九在参加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后,又参观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国家版本馆等,他表示,大部分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与民族认同有坚定的信念,两岸青年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下列对中华文化论述正确的有( )

      ①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②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纽带

      ③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④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3. (3) 【北京·交心之旅】4月9日,两岸青年在北大燕园畅谈彼此校园生活,其乐融融。大家认为,年轻一代要致力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 1. (2024·南湖模拟) “朱德临危受命,率第一军将士,夜以继日地与兵力、武器均处于绝对优势的北洋劲旅浴血奋战二十余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与朱德这段经历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护国运动 C . 护法战争 D . 南昌起义
  • 1. (2024·南湖模拟) 毛泽东诞辰:缅怀与敬仰。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30周年,让我们共同领略和见证大时代中伟人的经历和风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述足迹

    1911年春,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期间,撰文表示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10月,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半年后退出。

    1914年秋,编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在校期间,受杨昌济等进步教师的影响,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崇拜陈独秀、胡适。

    1919年5月,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领导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

    图·耀风采


    中共一大会议场景(实景模拟)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评·论功伟

    新中国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联系所学,列举这一时期影响毛泽东人生道路的重大历史事件。
    2. (2) 根据上述图片,运用所学简要概述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 (3) 有人说“时代造就了毛泽东”,也有人说“毛泽东创造了时代”。综合以上材料,运

      用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1. (2024·嘉善模拟) 图是某学生绘制的年代尺。据图可推测,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 . 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B . 封建社会逐步瓦解 C . 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D . 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 1. (2024·宁波模拟) 小宁来到横店影视城,观摩了一场民国时期电影的拍摄,对以下场景或事物理解正确的有(    )

    ①有轨电车说明当时中国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欧式建筑说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长衫洋装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社会特征

    ④西方器物出现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