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下·新昌期中)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的真谛,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的唐朝--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二: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文明的特点。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特点。
    2. (2) 材料二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他的壮举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请说明理由
    3. (3) 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三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4. (4) 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
  • 1. (2023七下·杭州月考) 开元末年,政府部分典礼所用的音乐,以胡乐为时尚;胡食、胡服也风靡于贵族仕女中。材料可以印证(    )
    A . 唐朝社会开放 B . 唐朝经济繁荣 C . 宋代政治清明 D . 宋代社会包容
  • 1. (2023七下·杭州月考) 文明因交流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一组有关鉴真东渡的资料。

    ①现代油画《鉴真东渡》,描绘了鉴真不畏艰险,远渡日本弘法的故事

    ②日本唐招提寺,修建于8世纪,具有盛唐建筑风格,寺内收藏鉴真带来的经卷。

    ③《医心方》(日本现存最早的医书),该书记载了鉴真著录的《鉴上人秘方》,鉴真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

    材料二:下面是一组关于宋代泉州港的资料。

    A市舶司遗址(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置)

    B德化窑址(在海外贸易的刺激下,泉州制瓷业繁盛)

    C清净寺(阿拉伯人在泉州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

    D石湖码头(宋元时期泉州的外港码头)

    材料三:《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大都有不少条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隔大约25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全国的驿站超过一万多所。

    1. (1) 从材料一中选出研究鉴真东渡最具史学价值的两则资料(写序号),并根据材料概括鉴真的历史贡献。
    2. (2) 根据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打“√”;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打“×”;材料没有涉及的,打“○”。)

      ①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教寺庙。(    )

      ②瓷器是宋代海外贸易的主要物品之一。(    )

      ③泉州是宋元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

      ④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

    3. (3) 材料三描述了哪一王朝的什么历史信息?
  • 1. (2023七下·瑞安期中) 考古学家在一处唐代墓葬发掘中,发现墓中有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以及大量产自东罗马、波斯、阿拉伯等国的金银币。这些出土文物可以印证唐代( )
    A . 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B . 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 . 社会风气渐趋保守 D . 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 1. (2023七下·海曙期中) 对外交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摘编自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隋唐时期水上运输十分发达,造船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一系列保护、鼓励政策,但在唐代中叶以前,东西方交通基本.上仍以陆上丝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政府坚持开放政策,加上航海技术的提高,促使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

    ——摘编自 《海上丝路史话》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并试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具体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从隋唐到宋元时期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唐宋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共同原因。
  • 1. (2023七下·海曙期中)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1. (1) 材料一中“朕”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两例唐朝和少数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的史实。
    2. (2) 材料二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 1. (2023七下·婺城期中) 盛唐气象万千,表现在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繁荣—底气】

    材料一: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民族交流—和气】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对外开放—大气】

    材料四:唐朝时,世界上有 70 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荣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文艺多彩—才气】

    材料五: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 多首。唐诗内容丰富,作者众多。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

    ——改编自《中国审美文化史》

    1. (1)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材料二诗句所描绘的经济繁荣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
    2. (2) 材料三中的“朕”指的是哪位皇帝?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3. (3) 结合图 3 和所学知识,举出两例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唐朝民族交往的史实对我们今天发展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4. (4) 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有很多,请任举一个,并说说它和唐朝交往的史实。
    5. (5)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被誉为“诗仙”“诗圣”的分别是谁?
  • 1. (2023七下·吴兴期中) 小组合作是学习历史学科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某合作小组在探究我国古代一项政策时,搜集到下列资料,该小组探究主题应该是(    )

    资料

    ◆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

    ◆鉴真东渡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天竺,回国后根据其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A . 对外关系 B . 社会风貌 C . 经济繁荣 D . 民族关系
  • 1. (2023七下·义乌期中) 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繁荣与开放 D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1. (2023七下·义乌期中)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是(    )
    A . 通过武力征服少数民族 B . 对待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C . 设立机构管辖边疆地区 D . 修筑长城抵御少数民族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