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七下·嘉兴月考) 某校七(1)班同学以“我心中的隋唐”为主题,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杰出帝王]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重大工程]

    [制度创新]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民族交往]

    贞观十五年(6411年),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1. (1) 材料的言论出自唐朝哪位统治者?这些言论体现出他怎样的统治思想?
    2. (2) 根据图1,要将一批粮食通过大运河从涿郡运到洛阳的洛口仓,所通过河段名称是什么?图2长安城在当时唐朝和世界有怎样的地位?
    3.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哪些“突破性进展”?
    4. (4) 吐蕃人是今天的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 1. (2022七下·嘉兴月考)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
    A . 隋文帝时 B . 隋炀帝时 C . 唐太宗时 D . 武则天时
  • 1. (2022七下·龙游模拟) “载初元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
    A . 隋炀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 1. (2022七下·龙游模拟)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这表明科举制度(   )
    A . 促进了古代教育公平 B . 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C . 引发了社会政治变革 D . 加强了皇帝的政治专权
  • 1. (2022七下·龙游模拟) 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材料二 观察下图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1. (1) 材料一所述史实中,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哪几个方面?
    2. (2)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3. (3) 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

    [文化发展]

    唐代对外文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所谓“大出”是指唐代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所谓“大进”是指唐代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

    ——张宏梅《试论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及对今天的启示》

    [民族交融]

    唐朝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 (1) 请依次写出括号中相应的人才选拔制度或措施。
    2. (2) 运用史实来证明“大出大进”观点的合理性。
    3. (3) 材料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并举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 1. 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反映的古代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君主专制 C . 宗法制 D . 科举制
  • 1. (2022七下·柯桥期末) 诗词可识史,阅读以下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

    注:孟郊,唐代诗人,家境贫寒,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中进士,后任县倒。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无家别》)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

    1. (1) 诗中见情绪。本诗体现了诗人哪一基本情绪?孟郊的经历体现了科举制的哪些影响?
    2. (2) 诗中有情景。杜甫这两首诗描写的景象出现在唐朝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这种变化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3. (3) 诗中显情怀。两诗传递出作者浓浓的家国情怀。请分别说明两位作者所处的朝代,并任选一位人物,简述能体现他家国情怀的相关事迹。
  • 1.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管理]

    ①郡县制度②刺史制度③三省六部制④八股取士⑤行省制度

    6 取消中书省,设“三司”⑦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⑧设军机处

    [人才选拔]

    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治国之道]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劳动人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1. (1) 从材料的表中,找出下列各朝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或措施,将序号填入表格。

      朝代

      秦朝

      汉朝

      元朝

      明朝

      制度或措施

    2. (2) 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
    3. (3) 根据材料,归纳“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4. (4)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
  • 1.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与这首诗有关的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郡县制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