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2023 年很不平凡,亿万人民将奋斗镌刻在历史年轮,用汗水书写下锦绣中国的壮美画卷。在中 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断得到实现。神舟家族太空接力,折射中国航天人攀登科技巅峰的雄心壮志;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精彩纷呈,见证体育健儿们的拼搏奋斗;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 ”,背后是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洪水来临时守 望相助的身影、危难关头纵身一跃的杭州小哥、踏雪巡逻的边防战士……叠加成中国阔步向前的坚实步伐。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选取材料中任一画面,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角度,撰写一则新闻述评

      要求:紧扣主题,层次清晰,表达流畅;200 字左右。

    2.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请列举壮美画卷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 1. (2024·湖北) 马面裙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服饰,因形似古代城墙防御建筑“马面”而得名。新式马面裙添加了复古提花松紧腰带,融入了现代的设计与裁剪,款式简约百搭,成为年轻人的龙年“战袍”。渐成时尚的新式马面裙(    )

    ①反映年轻人的民族文化认同,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②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了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

    ③拓展传统服饰文化的多样性,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融合现代艺术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民族文化新面貌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高三下·泸州月考)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是独属于徽派建筑的风情。作为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始 于宋,盛极于明、清的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 以木构架为主,表现出高超的建造装饰艺 术水平,在室内家具布置以及家庭成员的活动区域划分等方面体现了中庸、秩序、等级尊卑等观念。徽派建筑(  )

    ①是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相互融合而成的文化瑰宝

    ②具有雕镂精湛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受地理环境、风俗文化等因素影响,呈现出区域特征

    ④蕴含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重庆市模拟) 清明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充满深意的文化符号,它让我们在纪念过去的同时,也能思考未来,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能创新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清明节到底如何表达节日祝福?有人认为在祭祀先人、哀悼逝者的节日里,互祝“快乐”不妥,应该互道“安康”。其实,作为重要节气的清明,糅合了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特征,不只有哀悼与悲伤,踏青、郊游、赏春光,也是其固有传统。清明可以“安康”,也可以“快乐”!这说明(    )

      ①在历史发展中,节日可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对同一事物,人们可以形成不同的正确认识

      ③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精神动力

      ④情感表达是思维问题,不必在乎其表达方式

    2. (2) 2024年4月3日凌晨5时,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2000余名师生,迎着黎明从市区出发,徒步前往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用时16小时徒步54公里,翻山越岭,缅怀先烈,接受洗礼,无一人中途放弃。这项始于1995年的清明徒步活动,29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这类活动有利于学生(    )

      ①坚定崇高信仰,激发奋进力量

      ②磨练意志品质,应对人生挑战

      ③勇于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

      ④牢记初心使命,做好先锋模范

  • 1. (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模拟) 古代文学经典一向静水流深,以“票房”为视角,人们发现传统经典竟如此强有力地参与到当代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生产中来。“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元”一度冲上网络话题热搜榜,引发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国产电影票房上的贡献已达59亿元之多,共“参与”135部影视作品。这主要得益于( )

    ①经典作品中艺术形象具有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②传统经典作品改编经济效益远高于社会效益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与时代相呼应

    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夯实了经典改编的基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雅安模拟)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身体力行探寻中华文明根脉。他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历史研究院,从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到访古城苏州,感受文化赋予经济发展的充沛动能;走进陕西汉中市博物馆,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意义在于( )

    ①彰显根植于实践的文化多样性

    ②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④深入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赣州模拟) 万年是世界稻作重要起源地。万年仙人洞的考古证实,1.2万年以前我们的先民们就开始了对野生稻的利用,先民们辛勤劳作,逐步掌握了稻作技术,并精心培育出地方晚籼优质稻良种“坞源早”。这印证了( )

    ①中华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②中华文明要保持旺盛生命力,必须不断摒弃传统文化

    ③中国人民的特质和禀赋铸就了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

    ④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江西模拟) 2024年2月22日,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开幕。活动设有“杭肆云集”文创市集,现场展示和销售台湾民俗技艺、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让人们感受传统工艺美学的魅力。市民游客还可参观“定格福俗”非遗民俗主题摄影展,赏近百幅民俗摄影作品,从光影里看非遗。做好两岸民俗文化交流有利于( )

    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需要

    ④尊重文化差异,在相互尊重中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沧州模拟)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三星堆博物馆的金属胸针、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创意玩偶……凭借时尚的设计及其承载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近年来,很多文创产品火爆“出圈”。 文创产品火爆“出圈”,是基于它( )

    ①饱含着古史传说和艺术珍品等独特的人文元素

    ②丰富了文化产品供给,让人民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

    ③是民族精神的艺术呈现与社会价值观的准确传递

    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保定模拟)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202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入遗的意义在于(    )

    ①彰显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扩大中国茶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③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为人类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④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促进不同国家文化在互鉴中融合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