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梁启超呼吁“过渡时代之英雄”,认为此种英雄应具备冲破旧势力的“冒险性”、过人的“忍耐性”、为国民择一“最良合宜”政体并倡率国民以此途得幸福的“别择性”。1903年,留日学生极力宣扬岳飞精忠报国、至死不渝的精神,认为他“为种魂,为国魂,为中国民族之天神”。

     ——摘编自赖静萍《从揽驭到召唤: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与“英雄”概念变迁》

    材料二 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者和传播者,对英雄观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并对崇拜伟人英雄的西方英雄史观予以批判。李大钊指出,“离于众庶则无英雄”,英雄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发挥力量。陈独秀强调,英雄时代、圣人时代已经结束,国家“若不建立在广大群众的需要与同情的力量上面,不是难以持久,便是造成新的军阀”。 

    ——摘编自黄倩倩《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百年演进的历史逻辑》

    1. (1) 20世纪初,随着社会发展,“英雄”一词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对此予以说明。
    2. (2)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从正反两个角度为材料二的观点寻找依据。(要求:各举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