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的众人的策论已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先练兵。比者抚局虽成,而国威未振,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详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四 据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整理的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简表(部分)

    时间

    翻译书籍类型

    书量和所占比例

    20世纪以前

    自然科学

    437部,占75.3%

    社会科学

    80部,占13.9%

    20世纪初

    自然科学

    164部,占19.6%

    社会科学

    327部,占60.9%

    材料五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亟图振兴”,“自强以图御侮”,清政府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强的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哪些变化?(不得照抄原文,)根据材料三,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根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4. (4) 材料五中为“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运动中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