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 1. 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对埃及实行经济制裁。中国在1954—1955年向埃及购买3 000多万美元的棉花和棉纱之后,于1956年再次购买1 000万英镑埃棉,其中现汇支付590万英镑。新中国这些举措意在 (  )

    A . 加速工业化建设 B .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C . 转变外交的重心 D . 声援不结盟运动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中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中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   )
    A . 美国国内文化不受政府控制 B . 中美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 C . 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激烈 D . 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
  • 2. 1960年至1966年,中日两国间的围棋交流互访,为缓解冷冻的中日关系开启了政治对话的大门;“乒羽一家亲”使中泰关系飞速升温后建立了外交关系;“篮球外交”成为中国和菲律宾关系改善的起点。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
    A . 打破了外交孤立的局面 B . 文体事业正持续发展 C . 体育成为外交的先行官 D . 开始推行全方位外交
  • 3.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自“一带一路”倡议问世至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纷纷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之对接。这说明(  )
    A . 安全先行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合作的显著特点 B . 中国积极开展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 “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 D . 上海合作组织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