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士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这表明殷周时期(   )

    A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现象 B . 家国同构的政治特色 C . 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 D . 世袭和选贤同时并存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宋景德四年(1007年)《亲试进士条例》规定:“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元祐年间苏轼知贡举,本欲录取门生李廌,但李廌却名落孙山。对此,苏轼曾作诗云:“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由此可见当时( )
    A . 科举受到新旧党争的影响 B . 科举竞争日益激烈 C . 科举取士被权贵阶层垄断 D . 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 2. 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权力的分配,而权力的核心是用人权。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转变,这反映出( )
    A . 社会实现了公平、公正 B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 门阀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D .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 3. 右图所示为东晋至唐朝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唐代( )
    A . 人才选拔机制成熟 B . 世家大族退出政坛 C . 政权统治基础扩大 D . 政府行政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