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全新上线“学科素养”、“命题特征”筛选试题功能
我知道了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5八下·涟源月考)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阅读以上图片,围绕主题“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确定一个观点。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 (2025八下·涟源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一本图书, 目录如下(节选)

    引子1958年北戴河之夏

    第一章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

    第二章发动“大跃进”, 出台“总路线”

    第三章高产“卫星上天”,钢铁“元帅升帐”

    第四章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1966年,中共中央作出开展“①”的决定……那时候,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彭德怀等被开除出党,遭非法监势,迫害致死。那十年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摘编自《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

    1. (1) 根据材料一中节选图书目录判断,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 这部文献的性质是什么?   
    3. (3) 请填写完整材料三中①指的事件。   
    4. (4)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或教训?   
  • 1. (2025八下·涟源月考)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 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 91.7%。

    材料三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 “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改变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我国制定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3. (3) 材料三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何时开始的?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拥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 1. (2025八下·涟源月考)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当时的西方世界看到中国如此落后的一个国家,竟然敢出兵和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相抗衡,并且成功地迫使强敌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妥协,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材料三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辽宁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1. (1) 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对我国有何重要影响?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法律文件使材料三中农民的“梦想实现了”?该法律文件的颁布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 (2025八下·涟源月考)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1952—1957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1603万增加到3101万,当时东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动(     )
    A . 支援了工业化建设 B . 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C . 加快了农业集体化 D .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 (2025八下·涟源月考)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
    A . 彭德怀 B . 朱德 C . 刘少奇 D . 邓小平
  • 1. (2025八下·涟源月考) 《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你认为这一时期指的是(     )
    A . 三大改造时期 B .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 . 改革开放后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
  • 1. (2025八下·涟源月考) 歌曲是时代的记忆。大庆油田建成后,一首旋律豪迈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也随之诞生。这首歌曲“记忆”的时代主题是(     )

    A .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艰辛前进 B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立 C .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初见成效 D . 新中国国防基础建设大发展
  • 1. (2025八下·涟源月考) 1954年6月底,陈云就编制五年计划提出“按比例发展”和“综合平衡”原则。计划中的平衡是一种紧张的平衡,他提到“样样宽裕的平衡是不会有的,齐头并进是进不快的。但紧张决不能搞到平衡破裂的程度”。这体现了“一五”计划(     )
    A . 片面发展重工业 B . 实事求是统筹兼顾 C . 以改善民生为主 D . 作风急躁急于求成
  • 1. (2025八下·涟源月考) 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部分)

    历史时期

    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全面抗战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A . 随着社会矛盾变化不断调整 B . 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需求 C . 消除了国共双方的矛盾分歧 D .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