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文艺复兴时期有四类人群积极投身到艺术赞助之中:以商业和手工业行会为代表的市民团体、宗教团体;当时欧洲和意大利境内大大小小的宫廷以及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富有家族和个人。由此可以看出( )
    A . 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B .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发挥重要作用 C . 市民阶层是思想传播的主体人群 D . 文艺复兴运动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 1. (2023高三上·盐城期末) 1751年6月,法国《百科全书》第I卷正式出版,延绵二三十年之久,到1772年,最后几卷图录才出版,最终形成一套庞大辞书,共28卷,包括科学、神学、哲学等。1768~1832年,它还出现了许多补充版、再版和扩充版。这体现了( )
    A . 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 . 人文精神和科学思维相结合 C . 民主理念得到普通民众认同 D .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思想变革
  • 1.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诏令各地诸侯和教会归顺罗马教皇希尔维斯特及其后继者,并把“罗马城、全部意大利和帝国西部诸行省”都赠给了教皇,这一文件被称为《君士坦丁的赠礼》,教会强调该文件确立了其兼领西部帝国的合法性。然而15世纪一名叫瓦拉的教士凭借实证和历史语言的辨析,证明了这一文件系后世伪作。瓦拉对这一文献的考证反映了( )
    A . 进步人士反对宗教立场 B . 抵制基督教的神学教条 C . 王权加速民族国家的扩展 D . 人作为批判主体的尝试
  • 1. (2024·贵阳开学考)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英国的影响下,法国“近水楼台先得月”法国尤其在纺织业和采煤业逐渐发展起来,许多生产部门开始使用简单机器,不少人认识到妇女在生产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下层女性的职业教育开始起步,有知识、有抱负的妇女通过沙龙和阅读进入了以前专为男人享有的知识领域。

    ——摘编自刘大明《启蒙时代的法国女性和女性观》

    材料二: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围绕人的因素和传播媒介的因素而展开.具体呈现为通过黄炎培等人的努力而打开,进而通过期刊等传播媒介的方式进行交流、传播,从而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这一进程呈现出政府行为与民间自发并举,以欧美尤其是美国职业教育思想为重心的特征。此外,大量留学归国的教育类专业的留学生,通过或译或著,促进西方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职业教育的中国化呈现出从仿照日本到日欧调和,然后再到学习德国和美国,这一过程实际上不断增强了中西融合的自觉意识。

    ——摘编自《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特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女子教育兴起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 1. (2024·贵阳开学考) 15 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奢条例” 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社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这反映了当时 ( )
    A . 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B . 人们普遍追求奢侈 C . 文艺复兴运动扩展 D . 法律成为一纸空文
  • 1. (2024高二上·盐田期末) 诗人海涅对于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表示惊异,“在不到几年内便普及到 全德意志, 并被提升为共同的书面语言。至今仍通行于德国, 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 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海涅旨在评价( )
    A . 《圣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 B . 路德加工使用的德语生动贴切 C . 民族语言对德国统一的重要性 D . 宗教改革打破神职人员的垄断
  • 1. (2023高三上·汕尾月考) 某时期一文献宣称“人人生面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该文献坚称,政府的权力来源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并列举控诉了英国政府的种种恶行,宣称应建立“自由独立的国家”。据此可知,该文献( )
    A . 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B . 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巨大影响 C .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 . 推动了第一个工人政权的诞生
  • 1. (2024高二下·大埔开学考) 西方传统宗教认为“宗教事是圣事,世俗工作是俗事”,世俗职业不能称“天职”,不具神圣性。马丁·路德指出,鞋匠、农民等和受了圣职的牧师一样,承担了工作的责任。加尔文进一步强调,努力劳作就是履行“天职”,就能成为上帝的“选民”。“天职”一词内涵的变化(      )
    A .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B . 体现了民众追求政治上的平等 C . 反映了西方职业观宗教色彩浓厚 D . 表明罗马教会思想专制的瓦解
  • 1. (2023高三上·惠州) 18世纪,德国文学家高特舍特对文学中所有抒发感情、发挥想象的成分都持否定态度,主张摈弃巴洛克戏剧中常见的低俗文风,剔除歌剧式的幻想成分,以道德教育为宗旨塑造特定的人物类型。这反映出当时( )
    A . 理性精神影响文学理论 B . 人文主义精神受到质疑 C . 文学创作推动社会进步 D . 社会道德出现严重问题
  • 1. (2023高一上·阳江月考) 法律与教化 

    材料一:教化一词意指中国传统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和教育感化。传统教化不同于当代道德教育,其作为法律中重要的一部分,源生于道德,升华于法律,在通过法律控制社会秩序的古代起到重要的作用。法律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之中,从社会法学派的角度,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产生什么样的法律,法律的本质代表着所在社会的本质。然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孔子关于教化法思想的学说创立于春秋时代,却成就于中国的千秋万代。反观这一现象,可看出孔子的教化法思想不仅代表了春秋时代的社会属性,更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存的本质规律。 

    ——摘编自乔冠文《孔子教化的法思想价值探析》

    材料二:由于外族的入侵和自身的腐朽堕落,罗马帝国后期国力极其衰落,帝国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也开始违背其制定的法律。这时,教会经常起到维护法律的作用。 

    在教会里,主教和信徒极力提倡法律的权威,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国王应服从于法律。“权力服从法律”的思想体现了基督教对法律的极度重视。为了保持教会的独立,就必须限制国王的权力,法律顺理成章地成为规约王权最有效且最有力的“杀手锏”。 

    随着日耳曼族的大举入侵,当他们用野蛮的手段毁灭古罗马文明的时候,基督教会则以一个捍卫者的身份出现,把残留的古罗马法治思想的火种保留了下来。罗素说:“公元6世纪及以后几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争导致了文明的普遍衰落,在这期间,古罗马所残留的一些文化主要借教会得以保存……教会的诸组织创造了一种稳固的体制,后来,使学术和文化在其中得到复兴。”正是这些罗马法及其法治理念的保留,才有了中世纪罗马法的复兴和人们对法律和正义的不断呼声。 

    ——摘编自靳浩辉《儒家的礼治传统与基督教的法治传统之比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教化法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会维护法律的行为所产生的意义。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