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下·邯郸期中) 《汉书•魏相传》载,魏相升迁为扬州刺史,“考案那国守相,多所贬退”;《汉书•何武传》载,何武作扬州刺史,二千石官吏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这表明汉代刺史的设置( )
    A . 有助于维护地方吏治清明 B . 建立了系统完善监察体系 C . 提升了地方政府行政效率 D . 实现了地方机构分权制衡
  • 1. (2023高二下·邯郸期中) 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    )
    A . 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B . 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C . 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D . 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
  • 1. (2024高三下·渝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们试图从不同视角认识历史,下表是学者们对中国古代部分王朝特征的不同看法。

    王朝

    特征

    豪民社会;儒法国家

    律令社会;世界帝国

    科举社会;租佃社会

    市民社会;白银时代

    士绅社会;“大一统”王朝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表中王朝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提出自己的见解(赞同、质疑、修改皆可),并加以阐释。(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下图描述的是汉代前期军功阶层担任三公九卿、王国相和郡太守等官职的变化趋势,其趋势表明当时( )

    A . 君主集权不断加强 B . 实行重文轻武方针 C .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D . 道家学说地位稳固
  • 1.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自汉武帝始,西汉向西北边区有数量可考的移民即达 82.5 万,到元始二年,这 80 多万人的后裔已达 120 万,加上零星小批移民和罪犯,内地移民及其后裔至少有 150 万。屯田区行政宽厚,吏政不苛刻,这里“吏民相亲”“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这表明( )
    A . 汉对西域以军事管理为主 B . 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强 C . 移民实边促进了西北开发 D . 扩大了汉朝的统治疆域
  • 1. (2024高二下·河北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惟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熊虎之士,爱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筛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撼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复其邈兮豆地界,封神丘兮建隆竭,熙帝载兮振万世!

    ——摘自班固《燕然山铭》

    1. (1) 材料记载的是时期的事件。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种民族交融的方式及史实。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古代民族交融方式的特点。
  • 1. (2024高二下·南宁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造就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2019年7月)

    材料二:土司制度产生于元代,是元朝“因俗而治”的制度创新。元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在总结了历代封建王朝特别是唐宋以来推行的“羁縻政策”的基础上,创立了“蒙、夷参治之法”,官有“流”“土”之分,于是开创了土司制度。明随元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土司制度,并在西南部分地区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清中期,雍正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土司制度衰落,但仍有大量土司一直存在。

    ——摘编自切排、赵志浩《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利弊得失:基于土司制度的分析》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唐代管理西域地区的地方机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前期在新疆地区维护大一统的举措及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司制度的演变历程。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 1.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汉武帝时期频繁的进行货币改革,从四铢钱到三铢钱,再改为半两,又改回三铢。元狩五年(前118年),汉武帝又“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这些改革( )
    A . 造成了商业经济凋敝衰败 B . 加剧了币制混乱局面 C .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 . 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
  • 1. (2024高一下·大庆开学考) 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军功以在前线杀敌多少来计算。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这反映了(   )
    A . 入仕通道趋向多元化 B . 中央集权不断弱化 C . 治国理念的显著变化 D . 选官的客观性增强
  • 1. (2024高一下·朝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材料二  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988人。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融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惸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票,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国“自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指出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