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麒麟月考) 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和自然经济遵到了破坏。材料评价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马关条约》
  • 1. (2024八下·月考)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下列历史解释合理的是(  )


    史料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中国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鸦片战争使中英两国损失共计二千一百万银元

    B

    《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

    C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开启了外国资本主义服务中国发展的进程

    D

    《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列强逼签《辛丑条约》的目的是报复义和团运动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八下·高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二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斗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材料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 (1)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2. (2) 请用一句当时流行的口号,分析援助朝鲜与自救的关系。
    3. (3) 请举出材料二中“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例子。
    4. (4) 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战争的结果如何?
  • 1. (2024九下·德庆月考)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幅漫画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以下材料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部分目录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1. (1) 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幅漫画,任选其一、说出相应的列强侵华事件,并简析其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前期中国社会“重建文化自信心”的重大历史活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各一例)
    3. (3) 根据材料三中的目录提炼一个单元主题,并举例说明这些目录安排的依据。
  • 1. (2024九下·德庆月考) 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的……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该事件(   )
    A . 杜绝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 . 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C . 维护和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D .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 1. (2024九下·德庆月考) 下列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这说明(   )

    中国《点石斋画报·牙山大胜》

    日本《风俗画报·成欢大激战之图》

    A . 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史事 B . 交战双方记载史事方式不同 C . 研究历史需要甄别史料 D . 史学研究不能复原历史真实
  • 1. (2024九下·德庆月考) 如下图所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警醒我们青少年要(   )

    A . 只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C . 不需要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D . 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 1. (2024九下·德庆月考) 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   )
    A .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 . 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 C . 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D . 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
  • 1. (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些在华英国人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   )

    言论内容

    出处

    英国人说:“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做的衣服。”

    严中平《两次鸦片战争材料》

    中国人偏好土布,不喜欢洋布

    姚资晴《外国史料》

    1847年英国领事说:“关于英国商行贸易,目前看不出有希望的前途”

    英国蓝皮书《1846年中国各国贸易报告》

    A . 靠武力无法打开中国市场 B . 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仍极为落后 C . 在华英人不了解中国市场 D . 中国人的小农经济意识仍然存在
  • 1. (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 “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 . 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 . 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