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 .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C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D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1. (2024九下·萧山月考) 小语同学最后选定以《渔舟唱晚》作曲,又打算以下面这首词作歌词,你认为合适吗?请结合词句阐明理由。(提示:可从意象、意境、手法等角度分析)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宋代〕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1. (2024九下·萧山月考) 美,在文化的探寻中、在诗歌的意境中,更在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文化探究”的最后一站就让我们一起在乍暖还寒中共同探寻春的光影。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春日雪花 王俊

    批注

    不知不觉间,春天的迹象在屋后的树林,愈来愈明朗。每次晤面,林中的草木不断地更换形象。俗话有言:草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时令到了,草木都急于表达自己。山上的桃花、清风藤和杜鹃,按捺不住春心,次第绽放。

    一天早上,我们徒步去树林。慢慢走着,似乎到了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之所。春色一层一层地递进,深的,浅的,相宜。或许是山上的鸟雀与我们熟悉了,它们一点都不怕生,就在我们身旁的松树枝头上,鸣啭春天的腔调。一年中最好的时光流淌着,莫名的喜悦把我们的内心塞得满满。松树底下,一丛杜鹃连着另一丛杜鹃,仿佛是跃动的火焰。拐过一片树木,蓦然,一蓬蓬洁白的花和我们撞了个满怀。花朵开得那么繁密,压根看不见叶子的面目。浓郁而悠长的香气阵阵袭来,盖住了其他草木的气息。阳光穿过树梢,花瓣闪烁出玉一般的光晕。我们看着看着,就听见一串串轻盈的音符从枝头飘洒,犹如枝枝蔓蔓的雪花扑簌簌地落下,惊喜了看花的心。不远处,杜鹃开得酣畅,映衬得这寂寂的白更加清扬。我知道那花被称作春日雪花。

    记得有一年到山里拜访朋友,朋友端给我一杯茶水。一股绝尘的清香,若有若无,扑鼻而来。端详杯中,是菊花,还有一些细小的花朵浮在水面。我苦思冥想,感觉那细小的花分明是故人,却一时半会叫不出它的名字。朋友指点迷津:“茶和花都是自家采的。这是春日雪花茶。”我轻轻抿一口,有些微苦。茶水入脾胃,甜香在舌根上盘旋。春日雪花是一味良药,功效化痰解郁,生津止咳,可以治疗胸闷、咳嗽、黄疸等毛病。在乡下,孩子患消渴症,家里的母亲上山采一枝春日雪花,配以甘蔗,水煎给孩子当茶饮。

    春日雪花,很容易让我浮想联翩。在某个春风沉醉的日子,我们的先人经过林子,看见那花胜过冬日的雪,沉沉地压着枝头。他久久地凝视,惊异于花的绝美姿态。自然而然,“春日雪花”四个字脱口而出。后来,人们在花香中穿行,喊着花的名字,窥探到花的身世和来历。

    春日雪花又唤作郑花。群芳之中,论名字,我委实想不出有什么植物比叫郑花更俗气。郑花,多么像村里女孩的名字。我想象着另一个场景。赐予花这个名字的山民,定是和村里的郑花两情相悦。只是,山民家境困窘,无法迎娶郑花。之后,郑花听从父母之命,远嫁。山民在花下,痴傻地等啊等,等啊等,等来的却是无袂可执的寂寞。于是,他假借花之命,抒发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惆怅。故事俗套,但至少令我想入非非。如此一来,居然觉得郑花这个俗名格外生动,好听。郑花不是一种花的名字,它属于长风浩荡中,欲说还休的美好情意。

    但郑花之名,到底是平庸了,难登大雅之堂。千百年来,文人骚客也鲜少以它言志或是抒怀。我翻阅了大量的诗词,仅从我的乡贤黄庭坚的文字里觅到春日雪花的芳踪:“江南野中,有一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欲尝求此花栽,欲作诗而漏其名,予请名山矾。野人采郑花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敢情黄庭坚嫌恶郑花之名,有意帮其正名。矾,可供染料用。黄庭坚道出山矾的功用。原来,旧时的人们以山矾给织物染色。人们亲近草木,与植物为邻,从大自然里撷取天然染料去装扮生活。春天里,少女采得山矾,临水簪花。花的香气,到处弥漫。山矾浸在木盆里,汁液晕开自然的心情。少女伸出柔美而纤细的十指,静静地把春天的气息一点一点染进织物。岁月有序,从此清宁的时光里多了几分温暖和幸福。

    一株山矾,隐于山野。它知道,应着花期开落,是身为植物的本分。在漫长的时光里,山矾都是孤独地等候花开。它默默地倾听野草虫豸的呢喃,在寂静的时光里呼吸。山矾从不和百花争艳——上天自有它的美意,无尽的芬芳都是在路上。

    (选自《美文》2020年07期,有删改)

    运用短句,在表达效果上增添了文章的 , 表达出作者的喜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日雪花的 , 表达了作者的。作者由“春日雪花”这一名字,想象出它的来历。此处作者态度之所以改变,是因为

    1. (1) 【花名·理线索】唐唐发现,“春日雪花”的名字构成了全文的重要线索,于是绘制了以下线索图,请你阅读全文,补全线索。

    2. (2) 【花事·做批注】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唐唐在阅读本文时,在旁边做了四处批注,请你帮他完善批注中的空白内容。
    3. (3) 【花形·析结构】唐唐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并将它推荐给同学小云阅读。下面是他们两人的对话,请你补充完整。

    4. (4) 【花魄·明中心】唐唐在浏览网上新闻时,看到下面这些材料,联想到本文的结尾,深有感触,于是将自己的感想制成了一张阅读摘记卡片,请你将它补充完善。

      链接材料:钱塘江文化内涵是对钱塘江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核的概括,既体现着历史的沉淀,又反映着现实的存在,还包含着未来的理想和追求,是一个传承发展的过程。钱塘江文化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勇立潮头,大气开放,互通共荣”。(摘自公众号“杭州历史建筑”《钱塘江文化的三大内涵》)

      阅读摘记卡片

      文章篇目

      王俊《春日雪花》

      摘录语句

      上天自有它的美意,无尽的芬芳都是在路上。

      心得感悟

  • 1. (2024九下·萧山月考) 对比阅读,完成下列练习题。

    小桃红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注释】①舞凤翔鸾:指元宵灯会中用纸扎的凤凰和鸾鸟灯笼。②蓬莱岛:神话传说中的神山。诗文中借以比喻仙境。

    春江水灯记

    【清】王义祖

    富春四围俱山,而一江介乎其中。七月之晦,天光向暮,明星莹莹,江无刚风,水波澄澈。有小灯若紫金盏者百余,从苋浦出,浮于江。顷之,鹿山之湾,光熊熊然,蜿蜒而来者,其势若游龙。又顷之,而上下水门,红焰一派,出至江心,回环映射,无虑百千万万。沿沙岸,列洲溆,光照数十里,明如昼焉。

    邑之人扶老携幼,相聚而观之,乐何如乎?而不但此也,其时,江气沸腾,人声甚嚣,舴艋驰逐如飞,率以绛灯标于桅以为识。江上有护灯者,有吹画角巡逻者,有爆竹助喧者,有束蒿草而焚之者,有奏箫管、击钲铙者,有燃灯如球自能矗霄汉而起者,有结灯棚为塔而涌出江上者,有以小筏叠九叶莲灯百十架往来其中者,忽离忽合,忽东忽西,终宵未已。是胡为者?邑之人曰:“是为水灯,春江故事也。”呜呼,盛哉!

    邑有良吏,民皆长寿;时和岁美,年丰谷多。而能乐其乐以垂久远,使世世子孙习焉而弗替,谓非太平风俗也耶?

    1. (1)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与散曲《小桃红:江岸水灯》中“可怜”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2) 有人说散曲《小桃红江岸水灯》“以虚托实,以幻写真”,请加以赏析。
    3. (3)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乙文中的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竟出至江心

      查阅字典法:①完毕;②最终;③竟然。

      (填序号)

      人声甚

      字源推测法:篆体。中间部分指“头部”。

      终宵未

      参考成语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能其乐以垂久远

      课内迁移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4. (4) 赏析乙文划线句,角度自选。
    5. (5) 《春江水灯记》一文从多个角度描写水灯的盛况,请你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6. (6) “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乙文作者观水灯,赏风俗,以期“乐其乐以垂久远”,请分析“乐”之含义,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1. (2024九下·萧山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小组决定探究“琮琮①”的头部纹饰——“饕餮纹”,并撰写题为《琮琮是妖兽?——饕餮纹探源》的推文,作为活动成果在班级公众号推送。现邀请你一起参加。

    【注】①“琮琮”: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头部装饰的纹样取自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饕餮纹”,意寓“不畏艰险、超越自我”。

    资料夹

    【资料一】对于一个把美食奉为时尚的国族而言,饕餮(tāo tiè)是最古老的文化象征,也是中国神系里最惊世骇俗的妖兽。饕餮的尊容,应该算是比较凶恶的。《神异经》形容它身体像牛,长着人的面孔,眼睛却藏在胳肢窝里,酷爱肉食,热衷于偷袭老弱病残或落单的旅行者,完全是一个阴险而卑劣的恶棍。在上古神话传说里,有所谓“四凶”的说法,为首的就是饕餮。在华夏农业文明巅峰的唐宋时代,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在大幅提升,而菜肴、香料及其烹饪方法,也进化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食物的丰饶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它终结了古老的饥饿模式,解放了人的饕餮本性,让一种曾经被视为罪恶的贪吃习性,变成了可以被容忍和鼓励的嗜好。于是,古代典籍里关于饕餮凶残本性的记录,被时间逐渐淡化,而饕餮就在“超级吃货”的名义下,重新回归了日常的市井生活,以一种充满喜剧色彩的方式,成为人们用来互相打趣的佐料。不仅如此,由于世人的不断鼓励,饕餮的地位逐渐上升,最终被中国人奉为食神。

    (节选自朱大可《饕餮是如何从妖兽变为神灵的?》)

    【资料二】钱欢青(记者):以您多年的研究,您觉得早期中国的神灵形象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

    王青(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兽面纹普遍流行,可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神灵崇拜是很发达的。后来又传入了中原地区,并演变成三代青铜器上装饰的饕餮纹。从兽面纹到饕餮纹,真切反映了早期中国的原始思维特点,也说明早期中国的神灵崇拜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些图像上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中国的神灵是以艺术想象出来的兽面和饕餮为中心,将老虎、鳄鱼、蟒蛇、鸟、牛、鹿等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综合起来,赋予了它们超乎自然的神力。比如在良渚时期,兽面神灵主要是综合了鹰鸟的羽毛及鳄鱼的獠牙和足爪,到夏商时期又加入老虎的獠牙和大眼睛、蟒蛇的身躯,以及牛和鹿的弯角等,从而艺术性地创造出有名的“饕餮”大神。饕餮神灵应该就是夏商时期人们信奉的“最高神”,甲骨文中把这个大神叫作“夔”。古人相信,通过祭祀这些能沟通天地的神灵,就能实现消灾祈福的“世俗”愿望。

    (节选自钱欢青《王青:神灵考古与早期中国》)

    【资料三】饕餮究竟是什么?迄今尚无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兽面纹。是什么兽?各种说法都有。本书基本同意它是牛头纹。但此牛非凡牛,而是当时巫术宗教仪典中的圣牛。现代民俗学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调查表明,牛头作为巫术宗教仪典的主要标志,被高高挂在树梢,对该氏族部落具有极为重要的神圣意义和保护功能。所以各式各样的饕餮纹样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其他纹饰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这种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原始社会晚期以来,随着氏族部落的吞并,战争越来越频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杀掉甚或是吃掉非氏族、部落的敌人,杀俘以祭本氏族的图腾和祖先,更是当时的常礼。因之,吃人的饕餮倒恰好可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准符号。神话失传,意已难解。但吃人这一基本含义,却是完全符合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的。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像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

    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在这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好些饕餮纹饰也是如此。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 (1) 社团成员整理资料时做了几条笔记。根据“资料夹”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筛选信息时,社团成员对下面这段文字是否适合收入“资料夹”展开了讨论。根据活动目的,发表你的看法。

      在第五套人民币20元币的正面,中国人民银行和“20”数字之间的花纹里,能辨认出一人头形状,眼睛、鼻子、耳朵、嘴、下巴都像模像样。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朱章义告诉成都商报记者,20元人民币上面的是“饕餮纹”,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另有钱币专家称,这种设计源于防伪和艺术双重考虑。

      (节选自“百度百科•饕餮纹”)

    3. (3) 下面是一位同学看完短文后的评论,你认同他的看法吗?结合以上资料,回复他的评论。

      饕餮的文化形象在我国历史中几经转变、褒贬反复。我觉得以“饕餮纹”作为头饰纹样与亚运会吉祥物琮琮的寓意不太匹配。

  • 1. (2024九下·萧山月考) 为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我校将开展“文化探究”系列活动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以下是活动方案,请你参加系列活动,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美学:图样探究】

    春晚独有的仪式感,已在不知不觉中生为一种新民俗,一年一度地等待着我们去品鉴、去守望。龙年春晚焕然一新,文艺盛宴美轮美huàn。满屏的新意、诚意和创意,炙人口的歌曲背后闪耀着文化的花火,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中蕴含着多年的坚守,精致飘逸的年锦图案诉说着美好的祝愿。春晚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惊艳全网,而这场跨越千载的华美图样出自93岁的常沙娜女士之手。纹样,浓缩了民间美学与数学原理,蕴含着丰厚的传统之美:鱼纹寓意吉庆有余,牡丹纹寓意国色天香,莲花纹寓意____,大吉葫芦纹寓意福禄绵yán,瓜瓞绵绵纹寓意子孙昌盛……

    1. (1) 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美轮美huàn        绵yán

    2. (2) 请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生(A.yǎnB.yán)脍炙人口(A.kuàiB.huì)

    3. (3) 尝试探究莲花纹的寓意,请运用语文知识或联系课内篇目说明设计原理。
  • 1. 导学三[知人论世,借物写心]和小文、小语一起讨论。

    小文:在第1—3段中,柳宗元寻潭、赏石、观小鱼,深感“心乐之”,但他的小石潭之行似乎并不是以快乐的心境结束的。玩得好好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起伏?

    我:如果是我坐在潭上,我也会产生这样的感受:① 

    小语:柳宗元的心境是在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呢?

    我:②

    小语: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不少山水散文。从中我们已经知道,作者通常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山水美景中,景物特点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思。

    我:第3、4段所描绘的景物有这样的特点:③ ,无不透露着柳宗元的心境。

    小文:要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心境,我们还是要靠“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柳宗元吧。

    写作背景:永州的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唐王朝风雨飘摇,民不聊生。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希望推行一些措施来改变“安史之乱”造成的衰落时局。然而几次重大失误后,短短百余天政治格局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人被贬谪。

    永州距离长安城2000多里,甚为荒僻,自古就是被贬官员流放的地方。正值事业巅峰的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没有官邸,住在龙兴寺。他觉得自己很快会回到长安,结果却一待就是10年。在此期间,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

    小语:你理解柳宗元由乐转悲的情感变化的原因了吗?

    我:④  。

  • 1. 预学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它们的用法。
    1.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 (2)  行,明灭可见
    3. (3)  其岸势犬牙差互
    4. (4)  骨 
  • 1. 导学二[模山范水,美感迭出]
    1. (1) 《小石潭记》的景物描写角度丰富。你能从声、色、形、影、光五个角度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先用不同的符号(如波浪线、双横线、单横线、虚线等)在文中标注出这些句子,然后参考示例,摘录你最有体悟的一句,并从写景角度出发,为句子做批注。完成任务后,分组进行交流。

      【示例】

      摘录: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批注:此句写“水声”,给人一种未见其貌、先闻其声的感觉。 用玉珮、玉环相碰撞的声音形容水声,既让人感受到水声的优美,又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让人感到有一位佩戴环珮的佳人或君子正在走过。

    2. (2)  小组讨论:仔细研读第2段,从写法上看,A、B、C三个片段中,哪一个片段与之最具异曲同工之妙? 为什么?

      第2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依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片段A:《与朱元思书(节选)》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片段B:《水经注(节选)》

      濠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矣。

      片段C:《记承天寺夜游(节选)》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 1. 预学三《小石潭记》骈散结合,多用短句,这样写有助于表现景致令人应接不暇的美感。大声朗读全文两遍,用心体会这个特点。读完后合上教科书,用“/”给下页这段话断句,加深对本文句式张弛有度的理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惇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