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上饶期末)  “土河”是唐代的一种军事侦察方式,即“于山口贼路,横断道凿阔二丈,深二尺,以细沙散土填平,每日检行,扫令净平,人马入境,即知足迹多少”。近年,某遗址出土了一件被认为是体现该侦察方式的纸质文书。此文书最有可能出土于(    )
    A . 四川绵竹剑门关遗址 B . 广东广州“蕃坊”遗址 C . 新疆尉犁沙堆烽遗址 D . 陕西西安“西市”遗址
  • 1. (2024高三下·广丰月考) “市令”为朝廷任命的掌管市场的长官。如表所示为北齐、北周及隋朝市令的官位品级统计情况。据此可知(   )

    政权

    属性

    官位品级

    北齐

    京邑市令

    从七品

    州市令

    从八品或正九品

    北周

    京邑市令

    正六品

    隋朝

    京邑市令

    正八品

    州市令

    无品

    A . 北方商品经济发展滞后 B . 科举冲击传统任官体系 C . 政府不重视商业的管理 D . 朝廷整肃官制裁汰冗员
  • 1. (2024高三下·广丰月考) 唐代廉相陆贽曾上书评价当时的赋税制度:“以钱谷定税,临时折征杂物,每岁色目颇殊,唯计求得之利宜,靡论供办之难易,所征非所业,所业非所征,遂或增价以买其所无,减价以卖其所有。”他认为此赋税制度(   )
    A .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 . 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C .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D . 未形成完备的体系
  • 1. (2024高三下·广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南朝之际,扬州有建康的东西二治、梅根治、铁岘山冶、六安冶等,荆州有新兴冶。同时,民间私治也很盛行,“一断民私鼓铸,而贵卖铁器,商旅吁嗟,百姓咸欲为乱”。魏晋南北朝时期,稻田耕作形成一套完整的耕一耙一耖作业,使用铁犁、耙、耖等铁农具。在广东连州的一座晋墓中,带有“(西晋)永嘉”四年(310年)或六年(312年)的砖铭呈现了当时农田耕作的情景,一牛挽犁田和一牛拉耙耙田。南齐武帝时,戴僧静为北徐州刺史,“买牛给贫民令耕种,甚得荒情”。在北魏前期的遗迹中,生产工具主要为骨镞,兼有少量的铁器。而北魏天赐元年(404年)“置山东诸冶”,“其铸造铁为农器、兵刃”。太平真君年间,“课畿内之民,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交换),垦殖锄耨”。

    ——摘编自杨乙丹、何婧云《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农业文化的交流》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中的史实(整体或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 1. (2024高二下·广丰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出现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 . 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 B .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C .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 1. (2024高二下·广丰月考) 某校高一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日本学问僧赴长安求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等。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 佛教文化的传播 B . 文化艺术的繁荣 C . 政治制度的创新 D . 中外文化的交流
  • 1. (2024高三下·镇江开学考) 吕思勉认为:“科举之制,在取士上,是比较公平、切实的,这是人人所承认的,为什么兴起如此之晚呢?用人的条件,第一是德,第二是才,第三才数到学识。不过明知才德无从考校,……尚不如就其学识而试验之,到底还有几分把握罢了。”这说明科举考试主要优点在于( )
    A . 比较公平切实 B . 打破士族垄断 C . 便于量化考校 D . 扩大统治基础
  • 1. (2024高三下·镇江开学考)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政权南迁,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其后,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较大的南迁,一般都以“衣冠南渡”名之。如图所示“衣冠南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 B . 民族交融加强 C . 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D . 社会动荡不安
  • 1. (2024高一下·湖南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高昌地处吐鲁番盆地,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高昌的东南面,大部分是汉族居住的农业区;其西北面则是我国历史上游牧民族活动的地区。贞观十四年八月,唐朝平定高昌,以其地为西州,州内设置了三郡、五县、二十二城,辖地户约八千、人口约三万七千。唐朝还在该地区采取了修建水利、设置官市、管理交通等一系列措施。到天宝年间,西州地区居民增至一万九千多户,人口增加至约四万九千,货物四至,客商云集。

    ——据《旧唐书·西戎传》等整理

    材料二:近年,吐鲁番出土了大量从东晋到元代的古代文书,引起了学者注意。其中一份为民众自报的户籍文书,记载了某家庭的成员、授田等情况,文书后署“贞观十四年九月”。另一份是卜天寿所写的文本残卷,该文书大部分是其抄写的汉代经学大家郑玄注释的《论语》,卷后还附有绝句六首,另抄有《千字文》开头五句。抄本中有题记“(唐)景龙四年三月一日私学生卜天寿(抄)”“西州高昌县宁昌乡淳风里义学生卜天寿年十二”。

    ——摘编自马克章《西域汉语通行史》等

    1. (1) 利用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互证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在高昌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历史意义。
  • 1. (2023高一上·益阳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晋段灼在上晋武帝表中指出: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坤弟也。

    ——摘自《晋书·段灼传》

    材料二  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摘编自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1)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自汉至唐的官员选拔制度并概括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演变的规律。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制度与社会进步”,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