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面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按词人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 . ①③⑤⑥/②④ B . ①②③⑤/④⑥ C . ①③④/②⑤⑥ D . ①③⑥/②④⑤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C .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D . 月照花林皆似霰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或许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吧。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1)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2) 下列句子中,关于文言句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4. (4) 中国古代建筑建成后,常常挂上匾,对建筑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题为“妙手回春”匾额通常挂在医院或诊所,那么题为“太白遗风”的匾额,你知道它们通常挂在什么地方吗?( )
    5. (5) 根据下面语句逻辑关系,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注意____。目前要着重解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加剧问题。

    6. (6) 结合文意,判断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项是( )
    7.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1. (2023高一上·原阳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韩愈《师说》中,第三段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作者指出:应以能者为师,也就是前文所说的“”的观点。
    2. (2) 荀在《劝学》中通过自己的经历“”。强调了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冥思苦想,而要实实在在地学习。
    3. (3) 《蜀道难》中,作者多次借“水”突出蜀道的艰险,其中“”写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声势浩大;“”写江水在山谷中汹涌激荡,冲击回旋。
  • 1. (2023高三上·广丰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州歌头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 , 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 , 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①膻腥:牛羊的腥臊气,此指被金兵所玷污。②区(ōu)脱:汉时匈奴筑土室以守边,叫区脱,此指敌人哨所。③名王:少数民族中的著名将帅。④埃囊:尘封和虫蛀(指箭上的羽毛)。⑤干羽:干盾和翟羽,舞者所执的道具。怀远:用文德以怀柔远人,谓朝廷正在向敌人求和。⑥若为情:何以为情,即今语“怎么好意思”或“不难为情吗”。⑦翠葆霓旌:指皇帝的车驾。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样,这首词也是一首爱国豪放词。试分析这两首词所抒发的情感有哪些异同。
  •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风(其十九)

    李 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 ①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②豺狼:指安禄山及其部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2. (2) 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两首诗的主旨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请比较分析。
  • 1. (2023高一上·广丰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对比的手法正面描写琵琶声。
    2. (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以美女衬英雄;再写“”,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3. (3) 《出师表》中“”两句写诸葛亮希望用尽自己的才能来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表现了诸葛亮对汉室的忠贞。
  • 1. (2023高一上·双鸭山月考) 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 . 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 . 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D .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 1. (2023高一上·雅安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近年来,各大中城市抢人大战持续升级。为了更多留住人才,一线大城市都表现出曹操《短歌行》中“”的渴望,认为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
    2. (2) 在古典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飞鸟的意象,作者借它们传情达意,读来意趣横生。诸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句中,它是只有在梦境才能看到的神奇之鸟;《登高》“ ”一句中,它低回盘旋,仿佛作者漂泊无助的身影。
    3. (3) 对比衬托是古诗词创作的常用手法,例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以美女衬英雄;再写“”,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