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武昌起义后,时人记载:“咸丰壬子(1852年)武昌之失,抚臣而下司道府县全城殉难,绅民之死者更不可数计。此无他,将吏知死官之义,士民报作育之隆。由死节之多,即可决恢复之易。今武昌之陷,奔逃迭报,殉节罕闻。此我国之大耻也。”这折射出当时(   )
    A . 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 B . 国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C . 清廷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困境 D . 立宪运动致使清政府民心尽失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19世纪末,维新派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实现富强的不二法门是“兴民权”。比如,谭嗣同就认为:“方今急务在兴民权。”康有为则说:“从知天下为公产,应合民权救我疆。”这些主张的传播(   )
    A . 标志着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B . 适应了反清革命的理论需要 C . 严重动摇了清廷的统治根基 D . 有助于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钱穆曾指出,“清儒考证之学,盛起于吴晥,而流行于全国,独湖湘之间被其风最稀”。在维新运动中,湖湘之人更关心经济、民政、吏治等实际问题,积极修建铁路、开办学堂、创办报刊。据此可知,湖南省维新运动的开展(   )
    A . 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内容 B . 源于维新思想最先萌发 C . 得益于独特的文化氛围 D . 促成戊戌变法条件成熟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引起了经历大革命失败并关注中国前途的学者们的思考,引发了一场持续十年之久的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论战中,中国是否有过奴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起讫时间、特点以及接续其后社会的性质,即是否有“商业资本主义社会”。这反映出( )
    A . 唯物史观主流地位已经确立 B . 救亡和启蒙成为时代的主题 C . 先进人士对中国命运的思考 D . 学界对时代的认识逐渐趋同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19世纪后期。美国外交官田贝说:“在中国方面更没有梦想到战争,它用骄满的外壳封包着自己没有想到倭人胆敢来攻击它、它以四万万人口对抗四千万人口……他们全是东方国家,似乎没有战争的理由”。田贝的言论(   )
    A . 折射出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 B . 印证了甲午战争中国准备不足 C . 表明东亚宗藩体系的彻底瓦解 D . 见证了中日战争美国偏袒日本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19世纪60年代,针对英方要求扩大洋轮航行特权,李鸿章认为外国轮船可能逃避厘金,蒸汽轮船易对沿途的木船运输造成威胁,这对动荡后的江南重建不利,并于1864—1865年关闭了杭州、苏州和上海之间的外国轮船运输贸易。由此可知,当时(    )
    A . 传统财贸体系面临挑战 B . 闭关锁国观念根深蒂固 C . 外资入侵得到有效遏制 D . 地方督抚离心倾向明显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围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人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新青年》是中国文化运动的先锋”;有人强调“自从这次世界大战停后,一股澎湃排空的新潮流到了中国,就酿成现今的文化运动”;也有人指出“五四运动确可算是中国文化运动的起点”。由此可知,当时(   )
    A . 新文化运动研究逐步深入 B . 思想潮流受到多方因素影响 C . 中西方文化实现全面融合 D .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难以判定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据《嘉兴府志》记载:明清时期,嘉兴地区“比户以养蚕为急务……蚕或不登,举家聚哭”;此外,当地还形成了“蚕关门”和“蚕开门”的风俗,即在小满时节家家关门闭户,直到采茧时再开禁,亲戚之间才可以互相走动。由此可推知,当时该地区( )
    A .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 . 商品经济发展较为繁荣 C . 迷信思想影响社会生活 D .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现象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西周时期,小宗世袭为大宗家臣,异姓亦可世袭为家臣,“事保厥家”乃其职责,职位世代沿袭,事事听命于家主。然至春秋时期,家臣可参与家主的政治、军事等事务,逐渐发展成“执国命”的“陪臣”,且家臣屡叛其主,出现“大夫专诸侯”、“家臣专大夫”的现象。这一变化( )
    A . 促使诸侯争霸向兼并战争转变 B . 体现出宗法分封秩序遭到破坏 C . 有效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 . 表明贵族内部未形成严密等级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宋代赏荷之风盛行,还培育出了一种新莲“君子莲”,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荷文化系列,周敦颐的《爱莲说》还将荷花意象与文人修为紧密结合。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   )
    A . 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 B . 科技丰富市民生活 C . 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 D . 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