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寮步) 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召开的会议是(   )
    A . 遵义会议 B . 七届二中全会 C . 中共八大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1. (2024·寮步)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开启了西藏走向繁荣之路。西藏和平解放(   )
    A . 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 B . 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保障 C . 壮大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 D . 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 1. (2024·寮步) “如果让敌人压到鸭绿江边而我们表现得无能为力,软弱可欺,国内国际反动气焰高涨,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我们认为应当参战。”该材料描述的是抗美援朝的(  )
    A . 争议性 B . 正义性 C . 曲折性 D . 艰巨性
  • 1. (2024·寮步)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疫病流行带来的严重挑战。在卫生防疫工作中,党和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国军民响应号召,把卫生防疫提高到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卫生防疫机制:成立疾疫防控决策领导机构、建立卫生防疫队、确立疫情报告制度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其他地方病等发生与蔓延的情况逐步降低甚而绝迹,全国城乡人口逐步上升,大大提升了中国人的身体及精神素质。

    ——摘编自光明日报《新中国国家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2020年03月11日16版)

    材料二  将卫生与爱国联系在一起,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创举。卫生是个人的事,关乎健康;卫生也是国家的事,关乎国运。把卫生工作与发动群众有机结合起来,户户动员、人人参与,就能化被动救治为主动预防,用制度优势弥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条件总体比较落后的劣势,开创了中国特色防疫模式和公共卫生发展道路。

    ——吴继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

    材料三  改革开放之后,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82年,“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此确立了爱国卫生运动的法律地位。2017年5月12日,党中央提出了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42字方针,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

    ——摘编自王玥《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卫生运动的演进轨迹》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卫生防疫工作卓有成效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防病工作的时代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创举”的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爱国卫生运动内涵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作用。
  • 1. (2024八下·广州月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 (2) 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据材料三,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 (4) 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 1. (2024八下·广州月考) 1951年4月22日,阿沛•阿旺晋美率领的西藏代表团抵达北京,和平谈判终于开启.对立、僵持、相互退让、再度出现僵持,谈判可谓一波三折。懂大局、善理解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最终签订了《十七条协议》,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 B . 西藏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 西藏和平解放的艰难性
  • 1. (2024九下·江门月考) 在郡县制下,县是郡的下级,重大事务需要向郡里汇报,接受郡的管辖;而郡又向中央汇报,接受中央的管理。中央通过对郡县官员的考核来掌握他们的政绩,决定他们的升降任免。这些措施旨在(   )
    A .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 . 维护中央集权 C . 完善中央行政体制 D . 消除地方割据
  • 1. (2024九下·江门月考) 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以下资料进行探究学习。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照片:《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

    纪录片:《巴拿马运河》

    传记:《曼德拉传》

    A .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 .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 .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 . 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 1. (2024九下·江门月考) 校历史学习小组整理了一份名人名句卡片。该卡片的主题是( )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康熙皇帝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维护国家主权 C . 推动经济发展 D . 加强文化交流
  • 1. (2024九下·江门月考) 某班开展项目学习活动,分三个小组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的问题。

    材料一(第1小组整理)16世纪以来,核心国家控制着整个世界的经济秩序、政治秩序、安全体系和法治体系,边缘国家除了顺从中心的意志之外别无选择。

                                                                                                                                                                                                                                                                                                                                                                                                                                                                                                 

    阶段特征

    时间

    事件

    以殖民侵略为主要方式的“中心—边缘”秩序初建

    1553年

    葡萄牙攫取在中国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末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中国台湾

    17—18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

    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9世纪中期

    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以共同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或经济、政治、军事目的为标准的集团化秩序重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

    巴黎和会

    1921年

    华盛顿会议

    1937年

    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9年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北约成立

    1955年

    华约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材料二(第2小组整理)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和平和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第3小组整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3日

    1990年,布什总统首次公开了美国政府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并在海湾战争中予以实践和展现。随着全球性对抗威胁减弱,伊拉克这样的地区性强国崛起是对美国在世界重点地区利益的挑战。战争中,主要行动基本都是由西方盟国部队完成的,具体指挥权属于美国。经过海湾战争的实践促使这一构想在以后美国国家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徐萍、张建辉《海湾战争与美国世界新秩序构想的实践》

    1. (1) 第1小组整理的材料对于项目研究来说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 (2) 根据第2小组整理的内容,概括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因素。
    3. (3) 针对第3小组整理的材料,通过内容对比,分析中美方案的不同及优劣。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以佐证项目学习主题。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