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
  •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99年,国务院对三峡水库移民安置规划进行了调整,即库区环境容量不足地区的移民需要外迁。在试点的基础上,三峡移民外迁采取的是“相对集中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的方式。分散安置难度较低、有助于社会融合与稳定;采取集中安置模式则主要是出于移民在安置地的生产生活便利等方面的考虑。

    材料二:一项针对部分从重庆迁往安徽、江苏的三峡移民社会融合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调查于2020、2021间进行)。

    表:两种安置模式移民社会融合状况对比

    安置模式

    经济融合

    文化融合

    社会关系融合

    工作来源

    居住环境

    经济状况

    语言适应

    文化习俗适应

    与当地人的关系

    分散安置

    较少,以自己“碰运气”找为主,包括当地人介绍

    房屋质量较差,基础设施陈旧落后

    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移民内部讲重庆方言,后辈讲普通话或当地话

    初期不理解、贬低当地风俗,后逐渐按照当地风俗办事

    相对更亲

    集中安置

    较多,包括自己找,以及老乡、当地人帮助介绍

    新建房屋、新建基础

    设施

    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平均水平

    移民内部讲重庆方言,与当地人讲重庆普通话

    不了解当地风俗,按照老家风俗办事

    相对较疏

    1. (1) 从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环境人口容量影响角度,分析库区外迁移民的必要性。
    2. (2) 与集中安置相比,分散安置的经济融合程度较低,社会文化融合程度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3. (3) 水库移民的经济社会融合是国家长治久安、和谐进步的内在要求。请为迁入地政府实现移民的经济社会融合提出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