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4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的专栏文章指出,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是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2021年10月1日,习近平在新中国成立72周年讲话中指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在建国日这一天,邓小平更加缅怀在人民革命战争中牺牲的无数先烈和战友,他无限感慨地为郁部新落成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挥笔题词:“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这充满深情的题词,表达了他对来之不易的人民共和国的无比珍重,对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的由衷敬重! 晚年,邓小平常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

    结合材料和相关的史实,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 2. 对新生的共和国政权而言,外国媒体和外国人士中,既有友好的,又有敌对的。友好与敌对,共同存在,这应是正常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10月3日的英国《泰晤士报》4版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北京报道,说:“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泰晤士报》和美国的《纽约时报》、日本的《朝日新闻》等著名世界大报,几乎都在这几天的同样时刻,简单地介绍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生平。

    相反,在友好国家及其媒体中,却是另有一番景象。苏联首都莫斯科各报均刊登了中国政协首届会议的消息,并全文发表毛主席的开幕词。捷克、波兰、匈牙利和英、法、丹麦等国进步报纸亦以显著位置刊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捷共机关报《红色权力报》全文刊登了周恩来关于共同纲领的报告。波兰华沙《人民论坛报》社论说: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最伟大事件。伦敦《工人日报》社论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证明美国不是万能的;要求英国政府承认新中国。

    第一个发表专文,热烈赞扬新中国诞生的是英国共产党领袖波立特。新华社全文翻译了文章,并发了通稿。一些地方报纸,如《新华日报》10月1日全文刊登了这篇热情洋溢的长文,该文说:“毛泽东的声音响遍了世界。”

    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