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后,海外贸易照样进行,而且逐渐发展。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 乾隆帝在致英王第二道“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王翔《晚清丝绸业史》

    材料二:从 1640 年到 1840 年,在这 200 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   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与之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乾隆对海外贸易的认识。结合所学,指出乾隆年间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产生的影响。
    2. (2) 材料描述的西方社会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并根据划线部分分析它对生产力的具体影响。(不得照搬原话)
    3. (3) 请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在西方取得巨大变化的时间里,中国却“景物依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