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导学三[知人论世,借物写心]和小文、小语一起讨论。

    小文:在第1—3段中,柳宗元寻潭、赏石、观小鱼,深感“心乐之”,但他的小石潭之行似乎并不是以快乐的心境结束的。玩得好好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起伏?

    我:如果是我坐在潭上,我也会产生这样的感受:① 

    小语:柳宗元的心境是在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呢?

    我:②

    小语: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不少山水散文。从中我们已经知道,作者通常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山水美景中,景物特点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思。

    我:第3、4段所描绘的景物有这样的特点:③ ,无不透露着柳宗元的心境。

    小文:要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心境,我们还是要靠“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柳宗元吧。

    写作背景:永州的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唐王朝风雨飘摇,民不聊生。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希望推行一些措施来改变“安史之乱”造成的衰落时局。然而几次重大失误后,短短百余天政治格局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人被贬谪。

    永州距离长安城2000多里,甚为荒僻,自古就是被贬官员流放的地方。正值事业巅峰的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没有官邸,住在龙兴寺。他觉得自己很快会回到长安,结果却一待就是10年。在此期间,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

    小语:你理解柳宗元由乐转悲的情感变化的原因了吗?

    我:④  。

  • 1. 预学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它们的用法。
    1.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 (2)  行,明灭可见
    3. (3)  其岸势犬牙差互
    4. (4)  骨 
  • 1. 导学一[移步换景,一步一景]
    1. (1)  作为一篇山水游记,《小石潭记》条理清晰,自然流畅。默读课文,先在文中圈画出记录游览过程的关键词,再结合课文,按要求填写表格。

      课文梳理

      段落

      关键词

      所见景物

      感受

      1

      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

      2

      鱼可百许头

      3

      4

      坐潭上

    2. (2)  在填写表格的基础上,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①结合上面的表格梳理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小石潭记》的写作顺序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以方位来说是从;以地点来说是从再到;归纳起来说就是“移步换景,一步一景”。

      ②以游览顺序为记忆的支架,熟读课文并尝试与同桌互相背诵。请同桌从正确性、流利度、节奏感三个方面为你综合评分,满分五颗星。

  • 1. 导学二[模山范水,美感迭出]
    1. (1) 《小石潭记》的景物描写角度丰富。你能从声、色、形、影、光五个角度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先用不同的符号(如波浪线、双横线、单横线、虚线等)在文中标注出这些句子,然后参考示例,摘录你最有体悟的一句,并从写景角度出发,为句子做批注。完成任务后,分组进行交流。

      【示例】

      摘录: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批注:此句写“水声”,给人一种未见其貌、先闻其声的感觉。 用玉珮、玉环相碰撞的声音形容水声,既让人感受到水声的优美,又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让人感到有一位佩戴环珮的佳人或君子正在走过。

    2. (2)  小组讨论:仔细研读第2段,从写法上看,A、B、C三个片段中,哪一个片段与之最具异曲同工之妙? 为什么?

      第2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依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片段A:《与朱元思书(节选)》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片段B:《水经注(节选)》

      濠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矣。

      片段C:《记承天寺夜游(节选)》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 1. 预学三《小石潭记》骈散结合,多用短句,这样写有助于表现景致令人应接不暇的美感。大声朗读全文两遍,用心体会这个特点。读完后合上教科书,用“/”给下页这段话断句,加深对本文句式张弛有度的理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惇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蜀氏遇晋氏饥辈①三五人,挟木弓竹矢,入白鹿山,捕猎以自给。 因值群鹿骇走,分路之。一人见鹿入两崖间,才通人过,随而逐之。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闾井繁盛,了不见鹿。徐行市中,因问人曰:“此何处也?”答曰:“此小成都耳,非常人可到,子不宜久住。”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quān)使人随往,失其旧所矣

     (节选自唐末五代·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蜀氏》)

    【注释】①辈:某一等级、某一类别的人或物。

    1. (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悛悛使人随往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②一人见鹿入两崖间,才通人过,随而逐之。

    3. (3) 请联系上下文推断乙文中“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中“格”的意思,并给出理由。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格”作动词时的义项

      “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中“格”的意思及理由

      ①阻止,阻碍。《史记·孙膑传》:“形势禁”(被形势所阻止)。成语有“格格不入”。

      ②击,打击。《后汉书·钟离意传》:“乃解衣就。”今有双音词“格杀”“格斗”。

      ③推究,研究。《礼记·大学》:“致知在物。”

      ④抗拒,抵御。《史记·李将军传》:“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猛兽。”

    4. (4) 读完甲、乙两文,小语若有所思,他向小文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请补全对话。

      小语:两文故事内容不同,但在情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 。

      小文:的确如此,相似之处还有: 。

      小语:甲、乙两文作者不同,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也不同,但讲的都是人们“避难入山”的故事。请你推测这类“避难入山”的故事被广泛流传、改编的原因。

      小文:

  • 1. 小语对已学过的部分说明文进行了整理。他对说明顺序的使用产生了一些疑惑,打算找同学小文一起探讨。请依据情境,补全他们的对话。

    说明顺序整理表

    课文

    说明内容

    说明顺序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梦回繁华》

    《清明上河图》的画卷内容及绘画特点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恐龙无处不有》

    以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

    逻辑顺序

    小语:《中国石拱桥》采用时间顺序,让读者清楚地看到我国石拱桥的发展变化过程。

    小文:不仅如此,它还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① 

    小语:看来,选择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②  。

    小文:是的,《梦回繁华》采用空间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对读者的阅读很有帮助,读者可以:③ 。 

    小语:我还有一个疑惑,《恐龙无处不有》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写作呢?

    小文:《恐龙无处不有》采用了从④到⑤的顺序,这样写的原因是:⑥

    小语:这样看来,说明顺序的作用是:⑦  。

  • 1. 第一级:静静凝视,终有心动发现

    任务一

    仿写从长久凝视后的心动开始。细读揣摩,发现本单元课文在写作上可供学习借鉴之处。

    心动点分析

    课文

    心动点(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

    心动指数(涂色)

    《社戏》

    用诗意的笔法写出仙境般的平桥村自然风光,字里行间满是孩童时期最纯粹的喜乐。

    ☆☆☆☆☆

    《回延安》

    ☆☆☆☆☆

    《安塞腰鼓》

    ☆☆☆☆☆

    《灯笼》

    ☆☆☆☆☆

  • 1. 第三级:久久思索,布局一篇文章

    任务四

    对于一篇文章而言,篇章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基石。因此,必须改掉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习惯,思考从哪几个方面布局一篇文章。

    可参考以下步骤:

    1. (1) 《灯笼》构思巧妙,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写法。依据提示,补全构思图。

    2. (2)  通过上图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散文作品在篇章布局上的妙处。请选择你学过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如《背影》《秋天的怀念》等,绘制构思图。

    3. (3)  运用以上整理法,模仿任意一篇回忆性散文的篇章布局和写法,完成你的回忆性散文写作。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注意:请选择在你的回忆里有特殊地位的内容,以其为中心点。它可以是像灯笼一样的物品,像背影一样的人物细节,像“好好儿活”一样的一句话……

    4. (4)  邀请同学对你的初稿进行评价,填写仿写等级评价单。

      仿写等级评价单

      仿写等级

      评价(画“✔”)

      具体评价

      S级:不仅能仿照文章的篇章布局、写作手法,还能有自己的变通和创新,神!

      变通和创新点:

      A级:能仿照文章的篇章布局、写作手法,棒!

      仿写成功点:升级意见:

      B级:在文章篇章布局和写作手法的仿写中存在问题,努力!

      仿写成功点:

      仿写失败点:

      升级意见:

    5. (5)  参考仿写等级评价单中的建议,对初稿进行修改。
  • 1. 第二级:细细品读,打磨一个片段

    任务二

    仿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安塞腰鼓》就是你的起点。细读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的场景片段,分析场景描写之巧思,并进行仿写。

    1. (1) 【分析场景描写之巧思】

       场景描写分析

      文本区

      批注区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巧思一:这三个加点词看似相似,实则不能调换顺序,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①

      关系。

      巧思二:这组构成排比的比喻句,与常见比喻句不同。在喻体选择上,它们的

      共同点是② ;在句子结构上,都将③前置,是为了④;在描写角度上,鼓点、流苏、脚步、瞳仁、风姿角度各异,却都属于打鼓时的典型

      细节。

      巧思三:这三组词的特点是⑤。这样写是为了⑥

    2. (2) 【仿写尝试】选择一个情境,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以下情境可供选择:①数学考试结束后,你迫不及待地跟同学交流;②语文考试只剩20分钟,你用尽全力写完一篇作文;③体育是你的弱项,你正在跑800米/ 1000米的最后一圈……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