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教育旗下产品
网站首页
帮助中心
视频帮助
购买服务
VIP服务
组卷通服务
激活VIP
旗下产品
21世纪教育网
校网通
校本资源库
数字化校园
二一排课
二一书城
二一阅卷
二一教育APP
二一在线备课
二一口语APP
登录
注册
试题
试卷
试题
VIP申请
组卷通申请
当前:
高中物理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政治思品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政治思品
地理
生物
历史与社会
社会思品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政治思品
地理
生物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首页
手动组卷
章节同步选题
知识点选题
智能组卷
章节智能组卷
知识点智能组卷
双向细目表组卷
试卷库
同步专区
备考专区
高考专区
专题特供
当前位置:
手动组卷
>
高中物理
>
按章节
试题
同步套题
同步备课资源
时间
使用次数
过滤已使用的试题
防超纲选题
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共计:
--
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 .
重力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状态有关
C .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
D .
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 选题
1. 现有八个描述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②路程;③时间;④瞬时速度;⑤平均速度;⑥速率;⑦速度变 化量;⑧加速度。全部是矢量的组合是( )
A .
①②④⑤⑥
B .
①⑤⑥⑦⑧
C .
④⑤⑥⑦⑧
D .
①④⑤⑦⑧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 选题
1.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下图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Hz的交流电源,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1个的记数点,但第3个记数点没有画出,则
(1)该物体的加速度为{#blank#}1{#/blank#}m/s
2
;
(2)第3个记数点与第2个记数点的距离约为{#blank#}1{#/blank#}cm(本题各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 选题
1. 在同一直线上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x-t图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
1
B .
甲比乙运动得慢,且甲、乙运动方向相反
C .
当t=t
2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 .
当t=t
3
时,两物体相距x
1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 选题
1. 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第2s内和第3s内速度方向相同
B .
第3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C .
前4s内位移为4m
D .
3s末物体返回出发点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 选题
1. 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
0
=10m/s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h=175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g取10m/s
2
)求:
(1)重物离地的最大高度H.
(2)从绳子断裂开始,重物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3)重物落地的速度多大?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 选题
1. 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
A
=10 m/s,B车在后,其速度v
B
=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x
0
=85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 m才能停止,问:
(1)B车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2)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车刹车后何时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 选题
1. 如图所示,重力G=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10N的,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A .
2N,水平向左
B .
2N,水平向右
C .
10N,水平向左
D .
12N,水平向右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 选题
1.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为v
1
, 末速度的大小为v
2
, 则在时间t
1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
A .
等于(v
1
+v
2
)/2
B .
小于(v
1
+v
2
)/2
C .
大于(v
1
+v
2
)/2
D .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 选题
1.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下列对物体运动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 .
当v
0
>0,a<0时,物体做加速运动
B .
当v
0
<0,a<0时,物体做加速运动
C .
当v
0
<0,a<0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D .
当v
0
>0,a=0时,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 选题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
跳转
如何使用“章节同步选题”组卷
操作演示
X
1
如何使用“章节同步选题”组卷
2
如何使用“知识点选题”组卷
3
如何使用“章节智能组卷”
4
如何使用“知识点智能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