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
    A .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 .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 . 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 .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秦朝时,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郡守为郡的长官,可自行任免大部分郡以下的官员。监御史隶属御史大夫,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郡尉掌管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直辖于朝廷。由此可见,秦朝( )
    A . 地方政府职权扩大 B . 政治统一初步巩固 C . 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D . 贵族政治得以完善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外交思想

    主要内容

    19世纪40-50年代

    剿夷抚夷

    将英法视为传统的夷狄,先以武力“剿夷”,不敌之后再以议和“抚夷”,以“赏赐”的形式进行的割地赔款则是抚夷的必要手段

    19世纪60-70年代

    商战抗夷

    “与各国通商宜以商战”“分洋商之利”“以商敌国”“寓兵于商”

    19世纪80-90年代

    以夷制夷

    吸收欧洲均势外交思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如联德制法、联英制日、联俄制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外交思想的演变。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某学者认为,与西方的新航路开辟不同,明代郑和出使西洋使团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贸易使团,远航持续近30年,开通了海上贸易通道,在给区域带来和平与秩序的同时,也导向区域经济发展。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亚洲国际贸易网,繁盛地存在了一个世纪左右。该学者意在说明明代郑和使团(   )
    A . 彰显了东方独特的国际交往模式 B . 实现了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C . 保持了中国传统经济世界领先地位 D . 突出了经济对于航海的推动作用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且条约规定:"(清朝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抄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而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由此可知,当时( )
    A . 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强 B . 统治集团试图挽救国家颓势 C . 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大 D . 清廷对外关系在阵痛中转变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隋书》认为,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高丽战争运输兵马物资;后世学者认为,其主要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巡幸江南的娱乐需求;当代史学家认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是根本原因。据此可知,关于隋朝大运河开凿原因的认识(   )
    A . 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 B .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C . 说明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 . 后世学者研究比古代观点可信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人陆贽论及租庸调制时说:“丁男一人,授田百亩,但岁纳租税二石而已。言以公田假人,而收其租入,故谓之租”。租庸调征缴只以丁身为依据,而不计其余,并不考虑农户的实际占有土地情况,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而且租庸调的征收额由唐朝统一确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不变,虽然有其稳定性,但其不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有其不能根据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变化而主动调整,存有明显的僵化缺陷。唐制规定贵族、官僚户和其他特殊身份之人可以免除租调徭役,而一些人庇荫在这些特权户之下,逃税、避税,使国家征税额也随之减少。公元780年,租庸调制因为实际上的完全废坏而被两税法所取代。

    ——摘编自钊阳《试论唐代租庸调制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

    材料二

    唐代租庸调税制的特点是“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在这种税制下,皇室贵戚、官僚贵族、孝子顺孙、义夫节妇、逃户流民为了生存投靠地主豪强做荫户,不承担国家的租税徭役。由此,只有30%至50%的户和14%的人口承担国家的全部租税,租税负担处于极不合理状态。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两税法在预算上实行“量出为入”的原则。每年财政经费先计算数额,然后按照各地的土地、人口、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分配时坚持贫富有差,税负均等。这一原则防止了地方官吏强取豪夺,多收多征,加重民众的负担。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租庸调制推行的基础,并分析租庸调制废坏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说明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西周时期,小宗世袭为大宗家臣,异姓亦可世袭为家臣,“事保厥家”乃其职责,职位世代沿袭,事事听命于家主。然至春秋时期,家臣可参与家主的政治、军事等事务,逐渐发展成“执国命”的“陪臣”,且家臣屡叛其主,出现“大夫专诸侯”、“家臣专大夫”的现象。这一变化( )
    A . 促使诸侯争霸向兼并战争转变 B . 体现出宗法分封秩序遭到破坏 C . 有效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 . 表明贵族内部未形成严密等级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宋代赏荷之风盛行,还培育出了一种新莲“君子莲”,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荷文化系列,周敦颐的《爱莲说》还将荷花意象与文人修为紧密结合。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   )
    A . 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 B . 科技丰富市民生活 C . 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 D . 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武昌起义后,时人记载:“咸丰壬子(1852年)武昌之失,抚臣而下司道府县全城殉难,绅民之死者更不可数计。此无他,将吏知死官之义,士民报作育之隆。由死节之多,即可决恢复之易。今武昌之陷,奔逃迭报,殉节罕闻。此我国之大耻也。”这折射出当时(   )
    A . 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 B . 国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C . 清廷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困境 D . 立宪运动致使清政府民心尽失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